首页 |   | 新闻综合 | 党建引领 | 产业经济 | 法治经纬 | 文化艺术 | 时尚娱乐 | 汽车市场 | 房产居家 | 卫生健康 | 县域发展 | 国资国企 | 旅行天下 | 生态资源 | 公益慈善 | 教育战线 | 视频山东 | 文学原创 | 艺术空间 | 商业图版 | 山东城市 | 餐饮行业 | 知识产权 | 退役军人

哈尔滨之夏:64载弦歌不辍奏响“音乐之城”

时间:2025-07-03 10:35:02    来源: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更多精彩内容,请登录新山东网www.xinshandong.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新山东”。在这里,发现齐鲁之美,读懂不一样的山东。

11.jpg

新华社哈尔滨电(记者张玥)六月的松花江畔,晚风裹挟着《太阳岛上》的旋律掠过哈尔滨大剧院,6月27日晚,第37届中国·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哈尔滨启幕,这座联合国授予的“音乐之城”再次迎来属于它的季节。

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我国举办时间最长、届次最多的国家级音乐艺术活动。自1961年夏天开始,这场跨越64年的音乐之约,已超越了普通艺术节的范畴,成为镌刻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基因。

“哈尔滨有着中西合璧的百年音乐历史和文化传承,音乐赋予了这座城市迷人气质和独特魅力。”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主席彼得·保罗·凯恩瑞斯这样评价哈尔滨。

原创音乐剧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片段在哈尔滨大剧院首次公开展演,凭借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艺术呈现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
而这座大剧院本身,也是“音乐之城”哈尔滨最负盛名的文化设施之一。流线型线条宛如银色绸带蜿蜒于蓝天碧水之间,将飘散在空中的音符串联成故事,这一建筑仿佛是凝固的音乐。

以“让世界听见哈夏”为主题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,共设开幕式演出、全国性展演、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艺术周等七大板块,将持续至9月,通过举办3大国际性赛事、79场中外专场演出、3000余场群众性文艺活动,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贯穿整个夏季的音乐狂欢,用音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、展示哈尔滨魅力。

毗邻哈尔滨大剧院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,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与音乐的不解之缘。

“第一届‘哈夏’音乐会于1961年7月5日在哈尔滨青年宫拉开帷幕,成为哈尔滨人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。”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介绍,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工人们用机床零件敲击出《咱们工人有力量》的节奏,少先队员们在青年宫合唱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,这些黑白影像如今珍藏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。

苗笛用赫哲族桦皮胡琴奏响《乌苏里船歌》,曲调婉转悠扬。“《乌苏里船歌》就是为‘哈夏’创作的歌曲。”苗笛告诉记者,20世纪60年代,当时在哈尔滨歌舞剧团工作的胡小石、郭颂、汪云才三人计划以歌唱新生活为切入点为“哈尔滨之夏”音乐会创作一首歌曲。1979年,《乌苏里船歌》终于在第七届“哈尔滨之夏”音乐会上唱响。

华灯初上,马迭尔阳台音乐会的最后一个和弦消散在晚风中,老会堂音乐厅的灯光次第亮起。两座相隔不过百米的音乐圣地,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同一个故事:在这座城市,音乐从来不是奢侈品,而是如空气般自然的存在。

徜徉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、社区广场,不时会被一些颇为专业的歌声吸引。少年宫的孩子与白发歌者同唱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,芭蕾舞学校的舞者足尖掠过中央大街的面包石,构成最动人的城市乐章。

当第37届“哈夏”的悠扬旋律萦绕松花江畔,哈尔滨的夏天更值得期待。

更多精彩内容,请登录新山东网www.xinshandong.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新山东”。在这里,发现齐鲁之美,读懂不一样的山东。

编辑中心(编委会)
总编辑 | 阿   勇(主任)
编   辑 | 尹延哲 李少华
美   编 | 洪丽霞
运营中心
主   任 | 袁朝军(兼)
法   务 | 耿兴晗
融媒中心
主   任 | 陈文举
特   约 | 郭凯顺 陈秀蓉 盛雪峰
技   术 | 鲁小智 鲁小慧
活动中心(飞天龙翔酒道馆)
主   任 | 郝良英(经理)
新山东网诗书画院
院   长 | 郝蜀生
副院长 | 孙振春
山东大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
董事长 | 袁朝军(总监制)
总经理 | 袁岱松(出品人)
通   联 | 0635-7770878
邮   箱 | 15006358123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