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| 新闻综合 | 党建引领 | 产业经济 | 法治经纬 | 文化艺术 | 时尚娱乐 | 汽车市场 | 房产居家 | 卫生健康 | 县域发展 | 国资国企 | 旅行天下 | 生态资源 | 公益慈善 | 教育战线 | 视频山东 | 文学原创 | 艺术空间 | 商业图版 | 山东城市 | 餐饮行业 | 知识产权 | 退役军人
作者 | 王春芳
在卫育路与军转胡同交接的地界儿,有个卖豆浆的摊位,摊主叫靳爱英,五十多岁的年纪。
这个豆浆摊开张那天,靳爱英的侄女香草正好出生。现在,香草已经大学毕业,到菏泽五中当了一名中学老师,教龄也一年有余了。靳爱英说,时间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,一晃24年了,真快啊!
靳爱英磨豆浆,有两个讲究:一是讲究黄豆新鲜,二是讲究是侵泡时间。每天泡豆子前,靳爱英都要对黄豆用心检查,挑挑拣拣,挑出坏豆、杂豆、砂石、霉豆、虫蛀豆、未成熟的颗粒等等。每粒黄豆要胖嘟嘟的,大小一般大,颜色要鲜亮,要干燥洁净。凡达不到这要求的,一律挑拣出来靠边站。
这些都弄妥当了,再用清水冲洗,漂尽浮水上的杂质,再用力搓洗一两次,才进入泡豆子程序。
泡黄豆的水,靳爱英接了沉淀好,保证水质清洁、新鲜。泡的水量须稍稍漫过黄豆。泡黄豆的时间,是靳爱英特别用心的一个要紧环节。春、夏、秋、冬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。这期间,除了靠多年的经验,更要紧的是上心。靳爱英说,时间太长,发了酵了,不行,三伏天,她就晚上11点泡。天冷时,晚上9点就泡,第二天早上4点捞出来。时间太短,当然也不中,那可能泡不透,磨出浆来,发涩口感也就不爽滑了。靳爱英说,好多时候,俺睡着睡着觉,突然心里就不踏实了,非得爬起来去瞧瞧,经经眼瞅瞅它们,见一个一个安分守己的乖巧样儿,俺回去睡得才踏实。
靳爱英每天凌晨4点开始拾掇,直忙乎到8点多才收摊儿。她说,说不累那是糊弄人,咋不累啊!尤其这几年,胳膊腿脚明显的不如头些年听使唤。有时候,就想,甭干了,不愁吃不愁穿的,劳累了这些年,该歇歇了。可第二天一站到豆浆机跟前,俺就又有了精神头儿。抬头看,来打豆浆的人那满脸的期待,接过豆浆回转身,心满意足的样子,俺也有点小小的成就感。累,也值得的。
靳爱英用的豆浆包装袋,比一般的普通袋子结实些,用一个就行,不过,有时候她见对方是骑电动车来的,或有的还要去别处买早点啥的,她都主动再给他们多套个袋子。她说怕磨破了。
有一回,来了个老太太,见人家往微信一刷,不用现钱,她凑前往微信牌牌瞅了瞅,别人告诉她得用手机刷才行,老太太嘟囔着递过来一块钱。靳爱英想,豆浆两块钱一份,一块钱,连本钱也不够啊!可靳爱英还是给了对方一份。靳爱英说,对方是个老人嘛,脑子可能不那么活泛了,一块钱就一块钱吧。
之前来打豆浆的人,上了年纪的多些,到后来,时不时的来些年轻人打豆浆,说她熬的豆浆没有生豆粉味。靳爱英说,熬豆浆要沸腾起来才行,然后用小火再咕嘟个三五分钟,豆浆上面的泡沫消下去了,豆浆才算熬好了。
前些天,靳爱英的丈夫要去青岛旅游,靳爱英犹豫着去不去,她担心那些常喝自己豆浆的老主顾好多天就喝不上了,就让孩子和丈夫一块去了,自己没去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登录新山东网www.xinshandong.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新山东”。在这里,发现齐鲁之美,读懂不一样的山东。
主 编 | 阿 勇
编 辑 |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
运 营 |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
特 约 |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
扈保邕 安怡悠然
总编辑 | 袁朝军
总监制 | 江妹芳